在“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拉动下,过去的一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表现得异常活跃,不仅在“促民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成为外贸转内销的重要渠道。联盟“市”线栏目将从产业的视角关注产业流通,从产业链的全局重新认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促进行业整体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广专业市场的成功经验。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农村消费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好势头。一是增速快,1~11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7%;二是增幅大,同一时期增幅超过城市0.6个百分点。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不言而喻,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正在快速提高。那么,摆在“衣食住行”首位的衣着消费情况如何呢?
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1042元,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193.4元,前者是后者的5.39倍。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61元,而城镇居民2008年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243元,城镇居民一个人的消费相当于3个农村居民的消费。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相比,城乡衣着消费支出的差距更大,因此提高农村居民衣着消费能力,促进农村居民衣着消费增长是纺织服装行业关注的重点。
当前,农村青年是农村居民衣着消费的主流群体,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外出打工人员衣着消费和审美水平的提高,网络、电视等媒体对于农村青年的视觉冲击都对改变农村原有的消费习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要提高农村衣着消费水平,重要的是改变农村原有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渠道。
多重因素制约市场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纺织品服装消费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渠道单一、销售终端少
农村居民纺织品服装的购买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到附近的县城商业区购买。二是到较远的城市商业区购买。与城市商业区相比,县城的距离要近一些,但在纺织品服装的种类和数量方面明显不如城市商业区。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仍然较低,对价格更为敏感,而对种类、数量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县城是目前农村居民最主要的购买途径。三是,集市作为一种传统的市场方式,是农村纺织品服装销售方式的有力补充。
2.交通、餐饮等额外消费增加
农村一般离城镇的商业区距离较远,农村居民进城购买纺织品服装,需要乘坐长途汽车,并且往往被迫在城里进行餐饮消费,路费和餐饮成本使农村居民被迫减少出行购物的次数,成为农民纺织品服装消费的制约因素。
3.交通不便利、流通层级较多,造成服装成本较高、质量较差